阅读历史 |

春风不得意(3 / 5)

加入书签

,咱学校这水平,这么久也才出一个。”校长心底喊冤:我没怀疑啊,我深信不疑,这不连横幅都挂上了吗!谁知道小周那孩子怎么回事,看着也不兴奋的样子。

刘老师继续套近乎:“这孩子看着挺稳重,一般考生早乐疯了,他这么淡定怕不是没考到状元心里不开心?”

“哎,小周一直就这样儿,很少见他大喜大悲的。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家境不好确实比较成熟。”校长叹了口气,周从嘉父母的情况他也听说了。

刘老师与校长边聊边等,其他老师也加入谈话,纷纷讲起他们眼里的周从嘉:不仅有礼貌还待人亲切,老师们交代的学习之外的事务也做得很好。

正当校长给刘老师的杯子添水时,吴老师带着周从嘉进来了:“这孩子,死活不让我出钱,自己选了个便宜手机。”

“老师的好意我心领了,没有手机确实不方便。我在厂里有赚钱,负担得起。”周从嘉替吴老师解释一番。

校长只当是少年气性,不愿接受施舍,就没再勉强,点点头道:“考这么好,学校肯定要给奖励的,你别操心学费生活费了。先跟着刘老师去新野吧,了解了解情况,其他的都好说!”

互留手机号码后,周从嘉便跟着刘老师他们出发,三人转两道汽车才从县到了市区。沙省市与市的交通倒是挺方便,火车也就半个多小时。

一踏入车厢,周从嘉瞬间想起唯一一次同陈佳辰搭火车的经历。在京市心甘情愿被干到下面都快烂了、口口声声要自己当男朋友的人,没几天就跑了,连句话都没留下。

刚在汽车上还与周从嘉相谈甚欢的刘老师,见他脸色忽然阴沉下来,只当孩子累了,打算提议大家休息一会儿。

还未开口,周从嘉就神色如常,继续与刘老师聊起天来。一路上他了解到不少信息:原来有些大学就是能提前拿到考生的分数和排名,原来高校抢人这么激烈,原来招生组是把所有能打的电话都打了才找到的村支书……

到达新野时正好是晚饭时间,刘老师直接带周从嘉去订好的包间,屋内坐着八九位学生模样的,正在与几位年长者交谈。

互相介绍后才知道,年轻的是和周从嘉一样的高分考生,其他的则是p大老师以及来帮忙的大学生。

席间周从嘉观发现考生几乎全部来自于城市中产家庭,除了一位女生的父母是普通工人,其他几位的父母不是低层公务员就是教师医生之类,像他这样出身农村的一个没有。

工人家的女儿很不习惯这种场合,一直默默地低头吃东西,其他几位则毫不见外,叽叽喳喳问个不停:哪些专业就业好,哪些专业能拿高工资……

有个男生对生物兴趣浓厚,但听了邻座的p大生表示天坑专业就业难后,他的兴趣就没那么浓厚了。

周从嘉没怎么讲话,倒不是他自卑害怕,而是他又在颇有兴致地暗中观察在场的所有人。

一场饭局下来,周从嘉有些失望,他打量着那些同样年纪、本该充满朝气与志气的面庞,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张口闭口就是金钱、地位、女人。

对,真的有人询问哪些专业女生多,好脱单吗?大城市房价高吗?毕业了买得起房吗?好娶老婆吗?还有问不选t大选p大,学校能给多少奖励的,周从嘉听得直皱眉头。

这就是天之骄子们的格局吗?周从嘉知道不该一棒子打死,但他的内心已经产生了怀疑。

此时的他不明白这些家境良好、大方自信的年轻人,为何会像席间某些领导、老师甚至大学生一样,言谈举止流露出相似的世俗与功利。非要说有什么区别,那大概是同龄人略显青涩,不如老油条们圆滑的油香醇厚。

若干年后,周从嘉见识过越来越多这样的人,也终于知道了他们共同的名字—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
周从嘉多么庆幸,还好陈佳辰够蠢,否则连她也精致利己起来,这日子真就没法儿过了,当然这是后话。

回到酒店,招生老师单独找周从嘉谈话,强烈建议家庭负担重的话,最好选计算机经管金融之类的热门专业,并拿出平均薪资证明自己所言非虚。

周从嘉不关心薪资水平,他放下手中资料,认真发问:“贵校有没有那种注重通识教育或者跨学科研究的专业?”

老师惊讶于一个农村娃居然晓得通识教育,还跨学科,他愣了几秒才接话:“有,有个实验班。但由于最后专业方向差异很大,所以就业和工资方面……”

“那麻烦能给我看看相关资料吗?我比较感兴趣。”周从嘉打断道。

“哦,哦,可以的可以的。”

见周从嘉在仔细阅读学院信息,老师坐在一旁没打扰,心里却嘀咕着:歪打正着啊,一选就选中我们的王牌专业。家境这么差还是赶紧挣钱实际点,否则大城市压力大、连老婆都娶不到。不过也不一定,这小子长得周正,去了大学肯定不缺人追。

周从嘉读完资料,觉得自己的理念与之非常契合,他想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课程,想文理兼修,想做一名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