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十二章 第七街道(上)(3 / 4)

加入书签

娱乐快报朝小男孩晃晃。

“再买一份嘛。”小男孩的大眼睛眨巴眨巴,扯扯霍明海的衣角,糯糯地嚷道,“大哥哥,我还差一块钱……”

“差一块钱?”霍明海迷糊。

“嗯,花要四块钱一支,还差一块钱呐。”

“买花?”霍明海觉得好笑,“送女朋友么?”

“不是啦,今天外公生日……”

霍明海想起了报刊亭里的老人,这个小男孩当时去拿报纸,不正是那个报刊亭嘛,难不成是老人的孙子?霍明海给了他一枚硬币,收下了第二份娱乐快报,看着小男孩开开心心地进了花店,霍明海忍不住露出一抹笑意。

“多乖的小男孩。”楚干将支着下巴,“就像小时候的我。”

霍明海开始脑补一把剑从短变长,从细变粗……

楚干将:“靠,你在想什么呢?某东西从短变长,从细变粗是不是?”

说完,楚干将突然想到了某种东西,同是男人的霍明海也想到了。

霍明海点头:“被你一说,还真有点像。”

楚干将:“……你够了。”

微风带来阵阵酒香,随着车子前进,酒香越来越浓,霍明海光是闻着都快要醉了,但一路上没见到酒铺,不知是哪家店在卖,按着老人给的路线,穿过一条街,拐进巷子左转,绕过一面围墙,耳边传来热热闹闹的吵杂声,像是集市般,街道两边摆满各种私人摊档,有卖糕点有卖茶叶,店主们招呼吆喝,与客人讨价还价,再看路牌,印着“金沙大道第七街道”几个大字。

霍明海没想到金沙大道里居然有那么一处繁华的市场,酒香越来越浓,一处摊位前围满了人,老板从大缸子里舀出酒灌进小泥缸里,一个个小泥缸封着泥盖摆在地上,红纸上写着“自家酿造,百年老酒”,标价不多不少,正好一千。

老板娘正在给围观的群众派发试饮,顺手递给霍明海一个小杯,霍明海渴了,一口气喝下,不知是什么酒,入口火辣,流入喉间却是清凉甘醇,回味过来,还有一丝淡淡的甜香。

“好酒!”霍明海忍不住赞道。

“嘿,这是桂花酒哦!在地里埋了好几百年呢!”老板娘趁机推销,“要来一缸吗?”

“来一缸!”旁边有人叫。

“两缸!”

“十缸!”

爽快得都不带讨价还价的。

霍明海默默骑车离开,他只是个打工仔,一千块钱的酒对于他来说实在有点贵了。

今天的包裹都是寄给这条街的摊主的,拿到包裹的摊主将货物摆在摊位上出售,标价一个比一个贵,但买的人却很多,货物几乎一摆出,不管是饰品还是零食,都很快被一扫而空。霍明海一路派送,来到一家包子铺,包子铺的店主是一个老大爷,白须百眉,虽然年迈却神采奕奕,包裹是货到付款,里面是一袋子豆沙,老大爷沾了豆沙尝了口才付钱签收,他给的是五张百元大钞,而货物是四百零一块钱。

“大爷……没零钞么?”霍明海翻遍身上的兜,只掏出可怜兮兮的一些零钱和硬币。

老大爷掏出钞票码成扇形,清一色全是百元大钞。

霍明海想着,一块钱也就算了,于是还了一张钞票回去,正要走,老大爷喊住他,用纸袋给他装了个热腾腾的包子。

“就当是买了个包子吧。”老大爷笑。

包子白白胖胖,捏成个桃子的形状,满满的豆沙馅,霍明海觉得味道不错,送完最后一份包裹,想着多买几个给杜佳骏尝尝,结果找回去,老大爷已经收摊了。

“卖完啰。”老大爷摊手。

“那么快?”

“一共才蒸了两笼子哎。”

蒸笼只有两个,都空了,老大爷整理好摊位,拄着拐杖,驮着蒸笼和豆沙离开了。

霍明海汗呀,这老人家做生意可真够洒脱啊。

前方停着一辆货车,一箱箱五粮液从车子上搬下,老板拆开箱子,把酒摆在摊位上出售,标价五六千,买的人特别多。

推着车子的霍明海忽然停下了脚步,往那个方向看去。

司机擦着汗,正在跟老板娘核对货物单据。

络腮胡子,额头上有个小疤痕。

霍明海总觉得好像在哪见过他。

“嗨,小兄弟,来看个相么?”

旁边的算命摊,一个围着黑色纱巾的老阿婆正朝他阴森森地笑,见霍明海没有看相的意思,老阿婆又说:“小兄弟,你的命太轻,身边有鬼,容易出意外哦。”

霍明海下意识地看向楚干将,楚干将无奈了,人家堂堂剑灵,什么时候沦为鬼了?

老阿婆掂起一个玉佩,黑红色的玉石雕刻成锁头的形状,霍明海是第一次见这玩意,不由得多看了几眼,老阿婆解释道:“这是昆仑血玉,常年埋在雪山底,又称血寒玉,有护身功效,雕刻成锁头,寓意锁命,要来一个吗?给你打个九折哦。”

原来是推销的!霍明海扭头就走,老阿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